随着CAR-T治疗在血液瘤(例如大B细胞淋巴瘤,LBCL)的治疗线前移,一个问题就比较凸显出来了,如何对CD19 CAR-T治疗后复发的患者进行有效管理?
一份ASH 2022摘要进行了一项回顾性分析,主要评估CD19 CAR-T治疗失败后的挽救策略和结果。
从2019年12月-2022年5月,共纳入了96名CD19CAR-T细胞治疗失败的患者,中位年龄为49岁(13-74),肿瘤类型包括DLBCL、PMBCL、TFL、BL和其他。在主要队列中,84/96(87.5%)患者在挽救治疗时处III-IV期。75/96(78.1%)患者有结外病变。43/96(44.8%)患者患有>7cm体积大块疾病,18/96(18.8%)患者既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(HSCT)失败。34/96(35.4%)患者患有TP53突变。
在进行下一步治疗前,通过病理学验证了患者肿瘤组织中CD20/CD22/CD79b的表达,并根据抗原表达从而选择靶点。患者接受CD19CAR-T输注后的中位时间为102天(26-323)。CD19 CAR-T失败后的挽救策略包括不同靶点CAR-T序贯治疗和联合联合治疗。为了进一步减轻肿瘤负担,序贯CAR-T治疗前,允许患者进行桥接治疗(BT)。
在38/96患者(39.6%)中测定CD19抗原状态,其中11/38(28.9%)为CD19阴性复发。48/78(61.5%)的患者被选中进行序贯CAR-T细胞治疗,30/78(38.5%)的患者进行联合化疗。其中34/48(70.8%)和14/48(29.2%)分別接受CD20和CD22靶向CAR-T的序贯治疗,剂量为1.57X10E6/公斤(0.56-5.66X10E6/公斤)。
安全性:7/48 (14.6%)患者经历≥3级的CRS,4/48 (8.3%)患者经历≥3级的神经系统事件。
有效性:序贯CAR-T治疗队列中10/48(20.8%)患者获得缓解,联合化疗队列则为3/30(10%)。

分析结果显示,具有>7cm体积大块疾病的患者与TP53基因突变的患者挽救治疗的预后结果较差。与获得持久缓解的患者相比,在无效果的患者中观察到的序贯CAR-T细胞峰值水平显著降低。
在中位随访时间18.51个月中,序贯CAR-T治疗组的3个月无进展生存期(PFS)和6个月总生存期(OS)分别为48.0和53.1%,化疗组分别为34.4%34.52%。
研究分析表明:有三种因素导致OS预后结果,分别是两次CAR-T治疗的时间间隔>100天;挽救治疗前存在>7cm大块病变;TP53基因突变。在随后的序贯CAR-T队列和化疗队列,添加基于polatuzumab的疗法并未改善BT结局或生存率。
截止随访日期,36/78(46.2%)患者死于疾病进展。未发生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神经系统事件相关的死亡。
总结来说,该研究表明序贯CAR-T治疗要优于化疗,是CD19 CAR-T治疗失败后的一种潜在有效的挽救策略。
延伸阅读:
自体CAR-T vs. 异体CAR-T:复发率更高?
ASH摘要:选择不同的CD19 CAR-T疗效不同
参考资料:https://ash.confex.com/ash/2022/webprogram/Paper164446.html